IASB
IASB完成對其概念框架的修訂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今天發布了其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的最新修訂,該框架是一系列IFRS?準則的基石。
概念框架中陳述了一系列基本概念來指導理事會制定IFRS標準。它有助于確保準則在概念上保持內在一致,確保同樣的交易也以同樣的方式進行處理,同時也為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當沒有具體IFRS準則對應于特定交易時,概念框架還有助于指導公司靈活地選擇適用的會計政策,同時它幫助利益相關者在一般意義上更好地理解準則。
修訂后的概念框架包括:關于會計計量的新章節、報告財務業績的指南、改進后的定義和實踐指南—特別是負債的定義,并在重要領域作出澄清,例如受托責任,謹慎性和財務計量的不確定性。
理事會主席Hans Hoogervorst表示:“修訂后的概念框架將在理事會制定IFRS準則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它還將幫助其他利益相關方更好地理解具體IFRS準則背后基本的會計概念?!?/p>
理事會將從即日起使用修訂后的概念框架,而公司將從2020年開始使用。
財務報告概念框架
財務報告概念框架概覽
介紹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于2018年3月發布了修訂后的財務報告概念框架,其全面地包含了財務報告的一系列基本概念。
它規定:
?財務報告的目標
?有用的財務信息的質量特征
?報告主體及其范圍界定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支出的定義
?資產和負債進行表內確認和停止表內確認的標準
?計量屬性與選用指南
?列報與披露的定義與指南
本項目總結包括:
?理事會修訂概念框架的原因
?修訂后概念框架的主要變化
?概念框架每章的主要概念和指南
目的
?協助理事會制定具有內在概念一致性的IFRS準則,為投資者,貸款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有用的財務信息
?協助財報編制人員在特定交易或事項沒有適用準則或存在多種會計政策選擇時保持會計政策的一致性
?協助各方理解和解釋準則
地位
?提供一系列基本概念與指南為理事會制定IFRS準則奠基
?本身不是具體準則
?不會凌駕于任何具體準則或具體準則條款之上
生效日期
?準則理事會(IASB)與解釋委員會(IFRIC)將從即日起使用修訂后的概念框架
?基于概念框架制定公司會計政策的報表編制人員將于2020年1月1日之后使用新框架
修訂概念框架的原因
舊版概念框架
1989年正式頒布,2010年進行部分修訂
有用,但不完整,需要改進
新版概念框架
一套綜合全面的財務報告概念
修訂過程
優先地位:在2011年議程磋商會議上被利益相關者確定為優先事項
填補空白:新增計量屬性、列報、披露的實踐指南
更新修正:資產和負債的定義
澄清:例如測量不確定性的作用
在修訂概念框架的過程中,理事會在提供高層次概念和提供足夠細節確保有用性之間尋求平衡。
理事會將概念框架視為幫助其制定準則的實用工具。因此,概念框架包含了幫助理事會制定標準的一系列概念,同時也討論了理事會在應用概念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多種選擇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主要變化
修訂后的概念框架包含了以下重大改進:
新增
計量
計量屬性的概念,包括選擇計量屬性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列報和披露
涉及列報披露的相關概念,包括將收入和支出列入其他綜合收益的情形
終止確認
資產、負債終止表內確認的指南
修訂
定義
資產和負債的定義
確認
資產、負債進行表內列報的標準
澄清
謹慎性
受托責任
計量中的確定性
實質重于形式
第一章 財務報告的目的
本章介紹了通用財務報告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的信息以及財務報告的主要用戶是誰。
財務報告目標
財務報告的目標在于向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財務信息,以使其作出能夠為企業帶來資源的決策。這些決策包括:
購買、出售或持有股權或債務工具
提供或結算貸款和其他形式的信貸
投票或以其他方式影響管理層的行為
進行這些決策,財務報表使用者需要評估:
實體未來現金凈流入的預期值
管理層對實體經濟資源的管理
在進行以上兩方面的評估時,實體需要獲得以下兩種信息:
該實體的經濟資源,對該實體的索賠以及這些資源和索賠情況的變化
管理層如何有效果且有效率地履行其充分使用該實體經濟資源的職責
變化匯總
本章于2010年發布,并在當時通過了廣泛的正當程序。因此,在修訂概念框架時,理事會并沒有從根本上考慮重新修改這一章節。但是,修改后的章節闡明了為什么用于評估管理的信息對于達到財務報告的目的是必要的。
管理能力
需要信息幫助他們評估管理層的管理能力。該概念框架明確地討論了這種需求,同時也討論了對有助于用戶評估實體未來凈現金流入預期的信息的需求。
財務報告使用者
財務報告的使用者包括實體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貸款人和債權人。這些用戶依賴財務報告獲取其需要的大部分財務信息。
第二章 有效財務信息的性質
本章討論了有效財務信息應具備的性質。
有效的財務信息必須是相關的,同時能夠真實反映其所要傳遞的內容。相關性和真實反映是財務信息的基本特性,也是適用于整個修正概念框架的指導概念。
有效財務信息的基本特性
相關性
如果了解某項信息后,財務報表使用者將做出不同的決策,那么這項信息就是有效的。
如果一項信息具有預測價值或確認價值,那么這項信息能夠使財務報表使用者做出不同的決策。
真實反映
信息必須能有效地傳達其應當傳達的內容。
真實反映是指信息的傳遞應當盡可能地保持信息的完整、立場的中立并避免錯誤的發生。
真實反映受計量不確定性水平的影響。
有效財務報告的輔助特性
可比性、可驗證性、及時性、可理解性
這四個特性提高了財務信息的有效性,但是這四個特性不能使非有效財務信息變得有效。
成本約束
提供信息獲得的收益需要考慮提供和使用信息的成本。
變化匯總
本章于2010年發布,并經過了當時廣泛的正當程序。因此,在修訂概念框架理事會并沒有從根本上考慮重新修改這一章。但是,在修訂中理事會闡明了謹慎性、測量不確定性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評估信息是否有用時的作用。
謹慎性
謹慎原則支持中立原則。謹慎性是指在不確定情況下做出判斷時需要保持謹慎。謹慎原則不允許高估或低估資產,負債,收入或費用。
測量不確定度
測量不確定性并不影響信息有用性。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如果相關性最高的信息有很高的測量不確定性水平,那么最有用的信息可能是相關性次優但是測量不確定水平也較低的信息。
第三章 財務報表和報告實體
本章介紹了財務報表的目的和范圍,以及財務報告實體。
報告實體
被要求或者自己選擇進行財務報表報告的實體
不一定是法律實體——可能是實體的一部分也有可能由多個實體組成
財務報表
一種特殊形式的財務報告,提供了有關報告、企業資產、負債、股權、收入和支出的信息。
合并財務報表
將母公司和子公司作為一個報告實體,提供了有關該實體報告、企業資產、負債、股權、收入和支出的信息。
個別財務報表
僅提供了有關母公司報告、企業資產、負債、股權、收入和支出的信息。
聯合財務報表
提供了有關兩個或兩個以上實體的報告、資產、負債、股權、收入和支出的信息,這些實體并不都屬于母子公司關系。
變化匯總
本章為新章節。
報告實體的邊界
在某些情況,比如報告實體不是法律主體的情況下,確定報告實體的合理邊界是十分困難的。
在這些情況下,確定財務報告邊界需要考慮財務報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這些財務報表使用者需要具有相關性且能夠真實反映的信息。任意部分或不完整的資產、負債、股權、收入和負債的組合不構成一個報告實體。
第四章 財務報告元素
本章定義了財務報告的五個元素:資產,負債,權益,收入和費用。
資產及負債的定義
修正前
修正后
主要變化
資產
企業過去事項形成的,由企業主體控制的,預期會導致未來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資源。
由過去事項形成的,由企業主體控制的現時經濟資源。
經濟資源是一項可能產生經濟利益的權利。
單獨定義經濟資源—說明資產是一項經濟資源而不是經濟利益的最終流入。
刪除“預期流入”—不必然產生經濟利益。
降低了經濟利益影響資產確認和計量的可能性。
負債
企業過去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解決這種現時義務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由過去事項產生的,企業轉讓經濟資源的現時義務。
這種義務是企業無法實際上避免的職責或責任。
單獨定義經濟資源—說明負債是一種轉讓經濟資源的義務而不是經濟利益的最終流出。
刪除“預期流出”—和上述資產的敘述一致。
義務定義的標準是無法實際上避免。
會計單元
遵循確認標準和計量概念的權利或義務,或者一組的權利和義務。
選擇會計單元:
相關性——選擇會計單元來提供有關資產和負債以及任何有關的收入和費用的相關信息。
公允表達——選擇會計單元來追求關于交易的實質或資產和負債以及任何引起收入和費用的其他相關事項的公允表達。
修正后收入的定義
與股東權益性債務無關的,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
修正后費用的定義
與股東權益性債務無關的,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
雖然收入和費用的定義是根據資產和負債而來的,但是收入和費用的信息與資產和負債的信息一樣重要。
變化匯總
資產和負債的定義被精煉,收入和費用的定義做出了類似的更新。
權益(在扣除所有負債后的資產的剩余利息)的定義是沒有改變的。委員會的“權益特征的金融工具”研究項目正在探究負債和權益的區別。
無法實際上避免
修改后的概念框架討論了如何在下列情況下運用“無法實際上避免”的標準:
如果一種職責或責任是由企業的習慣做法,公開政策或特定聲明產生的,當企業沒有實際能力執行與這些習慣做法、公開政策或特定聲明不一致的行為時,企業則擁有了這項義務。
如果這種職責或責任是在未來特定情況下企業自身可能采取的行動,當這種采取的行動無法避免時企業擁有這種義務。
待履行的合同
待履行的合同是指尚未執行的合同。這種合同為交換經濟資源的不可分割的聯合權利和義務建立了單一的資產或負債。
合同的實質
為了真實反映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財務報表必須列報實質性內容。在某些情況下, 這種權利和義務的實質是從合同的法律形式中明確的。但是, 在其他情況下, 合同的條款, 或一組或一系列合同, 可能需要進行分析, 以確定權利和義務的實質內容。
第五章 確認與終止確認
本章討論了需納入財務報表中資產和負債的標準(確認)以及何時移除他們的準則(終止確認)。
確認
滿足資產、負債、權益、收入或費用定義的項目囊入財務狀況表或財務業績表的過程。
當確認同時引起了資產、負債、權益、收入以及費用的相關信息以及這項目的公允表達,這項確認就是合適的,因為其目的就是向投資人、借款人和其他債權人提供有用信息。
確認的標準
相關性
對某一項目的確認是否導致相關信息可能受影響,例如:低概率的經濟流入;存在不確定性。
公允表達
對某一項目的確認是否導致公允表達可能受到影響,例如:計量的不確定性;確認的不一致性(會計錯配);列報和披露。
成本約束
成本約束確認的決策,就像其限制了其他財務報告決策一樣。
變化匯總
之前確認的標準是企業需要確認滿足元素的定義:如果經濟資源很可能流入企業以及如果這個項目已經耗費了成本或者價值,則這個項目被認為可靠。
修正后的確認標準更明確的提到有用信息定性的特點。
委員會的目的是制定一套更為連貫的概念,?而不是增加或減少所確認資產和負債的范圍。
為什么確認是重要的
確認資產負債權益收入和費用在結構化的摘要中描述了企業財務狀況和財務表現。報表中確認的金額包括在報表中的總計和(如果適用)分類匯總。由于收入和支出與資產和負債的變化有關,?這些報表是相互聯系的。
終止確認
從企業的財務狀況表中全部刪除或部分刪除確認過的資產或負債。
終止確認經常發生在
對于資產來說:當企業全部失去或部分失去確認的資產時。
對于負債來說:當企業不再擁有全部或部分確認過的現時義務時。
終止確認旨在公允表達
在導致終止確認的交易后保留的任何資產和負債;
因該交易而改變實體的資產和負債。
變化匯總
終止確認的準則是新的。
第六章 計量
本章介紹了多種計量基礎并討論了選擇不同計量基礎的因素。
歷史成本計量基礎
歷史成本計量提供了(至少部分提供了)業務發生時項目的計量信息;
資產的歷史成本會隨著減值的發生而減少;
采用歷史成本計量的一種常用方式是采用攤余價值計量。
現值計量基礎
現值提供和反映了計量日的信息。
現值計量基礎包含了:
公允價值——是指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市場參與者之間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的價格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反映了市場參與者對于未來現金流金額及不確定性的現有預期。
使用價值(資產)、履約價值(負債)——反映了對特定資產或負債未來現金流的現有預期。
重置成本——反映了購買相同資產(或取得相同負債)所需支付金額。
選取適當的計量基礎需考慮的因素是相關性與如實反映原則,因為其目標是提供給投資者、債權人與其他利益相關者有效信息。
變化匯總
前一版概念框架很少涉及對計量基礎選擇的指導;
修訂版概念框架介紹了如何根據特定的因素選擇適當的計量方法。
選擇計量基礎考慮因素
相關性——計量基礎的信息相關性受到如下影響:
資產和負債特征
-未來現金流的變化;
-對于市場因素或者風險因素的敏感程度;
-如攤余成本不能提供關于衍生品的相關信息。
對于未來現金流的貢獻
-該現金流是否直接或者間接與其他經濟資源組合;
-該經濟實體業務的本質特征;
-如某項資產被用來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歷史成本可以提供用于計量邊際收益的有效信息。
成本約束
成本對于選擇計量基礎的約束就如同對于其他的財務報告決策的約束。
在選擇計量基礎時必須考慮該信息在財務狀況與表現中的實質;
各因素的具體影響程度取決于各經濟實體現實條件;
各因素的考慮與成本的約束會導致選擇計量基礎的不同。
第七章 列報和披露
本章包括了列報和披露的概念以及對損益表和其他綜合收益表反映收入與費用的指導。
損益表
損益表主要反映了主體在報告期內的財務表現;
損益表可以作為財務報表中獨立的一部分;
損益表應包含全部收入和費用。
其他綜合收益表
在特定情況下,理事會可以批準將由資產或者負債價值變動產生的收入和費用由損益表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表;
理事會應該在上述變化有助于提高財務報告相關性和如實表達的基礎上做出此決定。
轉回
原則上而言,當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收入和費用在某一會計期間轉回至損益表時能夠提高損益表的相關性和如實表達時,將原先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收入和費用轉回損益表;
當轉回不能提高損益表的相關性和如實表達,理事會應當將相關收入列為不能通過損益轉回。
變化匯總
本章是新增章節。
財務報告的更好溝通
關于資產、負債、收入及費用的信息通過在財務報告中的列報和披露實現更好溝通;
財務報告有效的信息溝通能更好反映經濟實體的資產、負債、收入及費用的狀況;
修訂的概念框架包含了信息如何在財務報告中列報和披露的概念;
理事會就如何向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財務信息開展了主題為“更好溝通”的幾個項目。
關于本次對于IFRS準則-概念框架參考文件的修正
——一份分開發布的附屬文件
本次修訂的目的
有的準則在舊的概念框架中沒有明確的參考,修訂后的準則更新了相關的參考。
影響
理事會并不希望此次修訂的概念框架對報告提供者和使用者產生顯著影響。
生效日期
修訂版的概念框架在2020年的1月1日開始或之后開始的會計年度生效,并允許被提前實行;
修訂的概念框架應該追溯調整,除非追溯調整不可行。
例外
IFRS 3 企業合并
為了避免未知后果,并購中的資產及負債的定義仍采用原版本的概念框架,理事會會評估《IFRS 3 企業合并》采用新的概念框架是否會造成其他后果。
發展中國家在采用《IFRS 8 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以避免經濟實體在一個會計年度中因采用修訂的概念框架、。
編輯:于李勝、王艷艷教授會計準則研究團隊
審核:鄭天宇
版權歸于李勝、王艷艷教授會計準則研究團隊所有,轉載需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