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混III碰撞假人小歷史》中已經對混III假人的發展歷史進行了一些介紹。這期文章給大家展示一下這個碰撞假人的主力——混III 50百分位假人的主要構造。汽車的碰撞安全性設計中,碰撞假人作為乘員的替代,是碰撞保護評價的一個重要裝置。假人的一生,都是在忍受各種折磨和摧殘中度過的。在還未出廠拿出來賣的時候,就已經承受了各種捶打和撞擊,質量合格的,之后會被賣到某個碰撞實驗室,在里面再被折騰上好多年,直到報廢或者被法規淘汰。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假人這如此“悲催”的“人”生,看完下面的內容應該就能懂一些了。
提到“假人”二字,多數人可能以為說的是衣店櫥窗里面的“人形”衣架,又或者是某種讓人產生瞎想的高檔玩具。但這些都不是本文的重點,因為和今天將要介紹的主角相比,前面兩個無論是在擬人程度還是售價上都差的太遠。本文介紹的主角就是“汽車碰撞測試假人”——乘員的“備胎”、汽車碰撞安全的“評委”、汽車工業智慧的“結晶”。
假人既然是作為乘員的“備胎”,用來塞進車里面代替人類挨撞的,所以首先得有個“人樣”。目前汽車行業普遍使用的“混III”系列假人,就已經很像人了,該有的關節也都有,該有的姿勢也都能擺出來,該硬的地方和該軟的地方也都是照著真人來的。下面,就從解剖學的角度以“混III 50百分位假人”為例,從頭部開始分析一下假人的結構,或許能打消你準備買一個回家玩的念頭。
假人頭部是由鋁制的頭骨包裹上橡膠制的頭皮,以及安裝在其內部的三向加速度計構成。頭骨分成可拆卸的前、后兩個部分,靠四個螺釘固定在一起。整個頭部通過一個鉸鏈和頸部相連,這個鉸鏈控制著假人“點頭”的動作。頸部是由五塊鋁片和四塊橡膠疊加而成,模擬人體的頸椎關節。
頸部往下,當然就到了最復雜也是最重要的胸腔部分了。其他部分都直接與胸部相連,整個胸部結構被橡膠和泡沫制成的外套包裹,拉開背后的拉鏈將外套脫下可以看見胸部復雜的結構。頸部和胸部之間通過一個扇形塊連接,扇形塊可以調節頸部和胸部之間的初始相對角度,扇形塊邊緣的齒溝起到定位的作用。假人的上肢和胸腔之間通過鎖骨結構相連,可以實現多個自由度的旋轉運動。
?
胸腔主要結構包括6組肋骨和胸椎。肋骨通過螺栓安裝在胸椎上。所有肋骨都是一個不封閉的近似橢圓結構,外側的主體承載件是約兩毫米厚的鋼片結構,在鋼片內側粘有最厚處約10毫米的阻尼材料。肋骨的前部連接在一塊平板結構上,這個結構相當于人的胸骨。將所有肋骨從胸骨拆下,能看見一根金屬桿連載胸椎和平板之間。這個平板的一頭連接在胸椎的轉軸上,另一頭為球頭,可以在平板上的滑軌中滑動,這就是假人的胸部位移傳感器,能夠測量在碰撞中胸部的壓縮變形量。胸椎上可安裝三向加速度計,測量試驗過程中胸椎的加速度。
胸腔之下就是腰椎和假人的骨盆部分。腰椎上下兩端有金屬塊,分別連接假人的胸腔以及骨盆,金屬塊之間是一段被掰彎的橡膠圓柱,中間有兩個通孔用于穿鋼絲繩。鋼絲繩可以防止腰椎橡膠受到較大載荷時發生斷裂。骨盆由三個部分構成,金屬鑄件模擬人體的盆骨;泡沫材料模擬肌肉組織;外層橡膠類材料模擬皮膚,并將金屬部分和泡沫部分隔開。在金屬盆骨的后部有一個空的腔室,用于安裝加速度計。
?
假人的腿部結構相對來說就簡單的多,基本上是金屬的圓管模擬腿骨,外層包裹上泡沫、橡膠材料模擬肌肉和皮膚。腿骨上可安裝力傳感器以及加速度計,在整車碰撞測試中,腿部受到的載荷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
?
手臂比腿部更加簡單,都不需要安裝傳感器,其作用主要是保證假人的完整性以及質量分布的準確性。
?
如果你能堅持看到這里,應該大致了解碰撞測試假人是怎樣的一種“生物”了。通過對假人各個部分的分解可以看出,其結構和材料與真實人體相距甚遠,要做到更加接近真實人體而又能夠重復使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作為一款工業產品是可以滿足現階段的使用需求的,但是除此之外,其他可能的用途估計也就是作為“人形沙袋”供拳擊手提高訓練成績用,因為你可以從輸出信號中看出每一次出手的力度,而且長得跟人很像。注意,以上提議僅適用于“土豪”,估計沒有哪個普通人會花幾十萬買個這。
?
關于混III 50百分位假人的更詳細介紹,以及拆解的視頻,請關注清華大學“學堂在線”課程《汽車碰撞安全基礎》。在汽車碰撞試驗中常用的其他假人的介紹,例如混III假人的后繼者THOR假人、用于尾撞試驗的BioRID-II假人,還有“假人的假人”——假人有限元模型,請關注本公眾號后續的假人系列文章。
?
參考文獻
1. Hybrid III 50th Male Dummy 78051-218XUser Manual
?
文? | ?趙佳慶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相城)輕量化所,主要工作為汽車碰撞假人有限元模型開發及乘員約束系統集成
“識別圖中二維碼”可一鍵關注
“汽車安全與輕量化”微信公眾號由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和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周青教授團隊創辦,旨在介紹汽車安全與輕量化的知識,推動汽車產品設計和行業技術發展,提高公眾的交通安全及節能環保意識。
更多交流與合作
lightweight@tsari.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