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薦書】佛經選、易經選(中文經典誦讀系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04-11 06:25:59
“讀經”本來沒問題,但自從民國開國就有了問題了。1911年元月十九日,第一任教育總長蔡元培下令:“小學堂讀經科一律廢止?!笨梢婋m然清末的新制小學堂,也還是讀經的。1911年五月,又下了第二道法令:“廢止師范、中、小學讀經科?!庇谑遣恢粵]有讀經的學生,也消滅了可教讀經的教師。同年七月,蔡氏且在全國第一屆教育會議上提出:“各級學校不應祭孔”的議案。他認為祭孔是宗教迷信,而想以“美育”來代替“宗教”,學校祭孔之風從此斷絕。這連續的三個動作,對民族文化的繼絕所關甚大,是中國教育史上應該大書特書的大事。等到1917年,白話宣言出來;1919年,五四運動起;1920年,,將國小語文課全面改用白話以后,我們國人便漸漸連一般古文都看不來,更不用說“讀經”了。這八十多年來,老、中、青三代的中國人,已經是不敢(也真不會)讀經了!而中國人是不是因此更理性了?中國社會的文化教養是不是因此更提高了?是不是因為充分西化而更受外國人所敬重了?當然歷史不可重復實驗來做比較,不過,在一般人的心中,總難免有一些隱約的痛楚。切身的問題是:他的語文程度不夠,他看見左右的人心量不廣,涵養不深,他的人生態度無所依歸,理想不敢堅持。其次是:感受到社會正義的日漸消亡,君子之風的日漸遠去,短視近利,詐虞日盛。尤其是近來犯罪率的增高,而犯罪年齡層的降低,校園暴力事件的頻傳,顯示了人心的極度空虛,人生方向感澈底的失落!這其實就是整個社會只顧發展經濟,而未能相對的提升國民文化教養,所必至的后果。知識份子也愈來愈強烈地感受到:沒有自我文化旳民族,托缽乞憐的結果,縱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終究不能參與于世界文明的創建,而永為其它民族所輕賤。窮則思變,剝極必復。我想:這應該是對八十年來的文化心態做反省的時候了!或許社會上其它的人各有其想法與做法,而我,則認為當務之急是:“教育”的革新,尤其是“文化教育”的落實。這是固本培元的工作,雖然收效在十年百年之外,但今日不做,必貽明日之悔!而真要使教育落實,則不能是空喊口號,不能是表面浮華。須自小者近者切實做起,亦即從根基做起!這小者近者,而又是最根本最切實的教育革新,即是:普遍恢復讀經的教育。尤其要自兒童時期即開始,因為等到國中高中青少年時期性情“沸騰”起來,就來不及了,與其到時“揚湯止沸”,不如及早“釜底抽薪”,此即古人說的“童蒙養正”?!梆B正”之方,應以讀經為最方便!以這一種最簡易可行但卻最實際有效的辦法,想從根做起,來救助文化,扶持人心??尚信c否,有效與否,我現在愿提供我個人的淺見和實驗的心得,請社會上關心文化教育者共同思考,共同檢驗!
ISBN:978-7-5325-7619-7/B.906《佛經選》是一本簡繁雙字體的經典誦讀本,是根據二十年來王財貴教授在臺灣推廣“兒童讀經”所編給臺灣兒童的讀本修訂而成。除將讀音依據普通話標準調整外,本書采用了簡繁對照的形式,以供國內外希望熟悉繁體字的兒童使用。本書所選內容不偏于一宗一派,自阿含、唯識、般若,至天臺、華嚴、禪、凈、密等經論皆酌選之。ISBN:978-7-5325-7620-3/B.907《易經》是一本簡繁雙字體附注音的經典誦讀本,是根據二十年來王財貴教授在臺灣推廣“兒童讀經”時所編給臺灣兒童的《易經》讀本修訂而成。除將注音依據普通話標準調整外,本書采用了簡繁對照的形式,以供國內外希望熟悉繁體字的兒童使用。全書在各方面都突出了易讀易誦性,同時在斷句和注音上則參照王弼、朱熹等主流注解,保證了其準確性?!兑捉洝窞椤叭航浿住?,其中包含的不少概念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源頭性的重要地位,其辭藻句法亦有著上古漢語的自然樸質之美,兒童于耳濡目染之中庶幾可對中國文化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