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考核是把雙刃劍,運用的好,它能幫你斬殺絕大部分同行,一馬當先;把控不好,它將使你損失慘重,黯然退場。
根據廣東交易規則,2017年執行月結月清,±2%以外的電量,按月競統一出清價格絕對值的2倍考核。
這條規則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偏差考核實際威力究竟有多大,很多人并沒有明確的概念。
下面舉一個栗子來形象說明:
假設當月出清價格1毛4分5,A售電公司1月份市場電量:8000萬長協月度電量+2000萬月競電量=1億千瓦時,其中長協電量利潤為1分/千瓦時,月競電量利潤為9分/千瓦時。則1月毛利=8000*1分+2000*9分=260萬元,乍看之下很吸引,月賺兩百多萬,但計算偏差考核之后,實際利潤去到多少?
通過表格我們可以直觀看出,對于一個月電量1億度體量的售電公司,當偏差率控制在-8%至+20%之間,企業才能不賠錢。
當企業負偏差<-2%,每1萬度電,偏差結算需賠付4350元;
當企業正偏差>+2%,每1萬度電,偏差結算需賠付1450元;
當企業負偏差<-25%,偏差結算賠付金額高達上千萬。
這組數據,震撼到你了嗎?統一出清1毛多的價差,等于給偏差考核這把雙刃劍開了外掛,威力直線暴漲。
易電君調研了廣東部分售電公司的1月電量偏差率,有電廠背景的,有上市公司下屬的,有國企,有民營,總體結果不容樂觀。雖然不是權威數據,但也說出來以供大家衡量。
聽到最好的結果,在±4%;
±5%至±10%,區區數個;
±10%至±25%,占比較高;
±30%以上,不止個別。
因1月電量不執行考核,大部分以負偏差為主。如果按這個數值估算,不推行有效措施改善,不提高負荷預測準確率,2017年將有60%以上售電公司被淘汰。
雖然1月份不考核偏差,但1月份的偏差數值,易電君希望售電公司都重視起來,做好應對。
今天中午(2月15日),交易中心發出通知,開始申報3月份需求電量,17日中午12:00截止。
電力負荷具有復雜性、分散性、隨機性等特點,要做好負荷預測,絕非易事,訂單量變化、機器運行穩定性、設備故障檢修、氣候變化、突發意外……
因為不容易,就更需要花時間精力去做好。有專業團隊最好,收集數據、分析、測算、建模等。如果暫時不具備,多跟客戶溝通,了解客戶行業生產特性,客戶實際情況,分析企業申報習慣,調動客戶重視申報,盡可能保證每一個客戶準確性,進而把控總盤穩定性。
電改不易,
符合預測不易,
有條件的,盡全力做好;
沒條件的,想方設法創造條件。
歡迎留言分享你所了解到的偏差情況,更歡迎你分享提高負荷預測的好點子。